关于TCP滑动窗口和拥塞控制
-
TCP头部记录端口号,IP头部记录IP,以太网头部记录MAC地址
-
一个TCP连接需要四个元组来表示是同一个连接(src_ip, src_port, dst_ip, dst_port)
-
为什么TCP建立连接要三次握手?
-
- 通信的双方要互相通知对方自己的初始化的Sequence Number,用来判断之后发来的数据包的顺序。
- 通知——ACK 因此需要至少三次握手了
-
建立连接时,SYN超时没收到ACK会重发,为了防止被恶意flood攻击,Linux下给了一个叫tcp_syncookies的参数
-
关闭连接的四次握手
-
TIME_WAIT状态是为了等待确保对端也收到了ACK,否则对端还会重发FIN。
-
滑动窗口(swnd,即真正的发送窗口) = min(拥塞窗口,通告窗口)
-
通告窗口:即TCP头里的一个字段AdvertisedWindow,是接收端告诉发送端自己还有多少缓冲区可以接收数据。于是发送端就可以根据这个接收端的处理能力来发送数据,而不会导致接收端处理不过来。
-
-
原则:快的发送方不能淹没慢的接收方
-
接收端在给发送端回ACK中会汇报自己的AdvertisedWindow = MaxRcvBuffer – LastByteRcvd – 1;
-
而发送方会根据这个窗口来控制发送数据的大小,以保证接收方可以处理。
-
-
拥塞窗口(Congestion Window简称cwnd):指某一源端数据流在一个RTT内可以最多发送的数据包数。
- 拥塞控制主要是四个算法:1)慢启动,2)拥塞避免,3)拥塞发生,4)快速恢复
-
TCP的核心是拥塞控制,目的是探测网络速度,保证传输顺畅
-
慢启动:
-
- 初始化cwnd = 1,表明可以传一个MSS大小的数据(Linux默认2/3/4,google实验10最佳,国内7最佳)
- 每当收到一个ACK,cwnd++; 呈线性上升
- 因此,每个RTT(Round Trip Time,一个数据包从发出去到回来的时间)时间内发送的数据包数量翻倍,导致了每当过了一个RTT,cwnd = cwnd*2; 呈指数让升
- ssthresh(slow start threshold)是上限,当cwnd >= ssthresh时,就会进入“拥塞避免算法”
-
拥塞避免算法:(当cwnd达到ssthresh时后,一般来说是65535byte)
-
- 收到一个ACK时,cwnd = cwnd + 1/cwnd
- 当每过一个RTT时,cwnd = cwnd + 1
-
拥塞发生时:
-
-
\1. 表现为RTO(Retransmission TimeOut)超时,重传数据包(反应比较强烈)
-
- sshthresh = cwnd /2
- cwnd 重置为 1,进入慢启动过程
-
\2. 收到第3个duplicate ACK时(从收到第一个重复ACK起,到收到第三个重复ACK止,窗口不做调整,即fast restransmit)
-
- cwnd = cwnd /2
- sshthresh = cwnd
- 进入快速恢复算法——Fast Recovery
-
-
快速恢复算法(执行完上述两个步骤之后):
-
- cwnd = sshthresh + 3 (MSS)
- 重传Duplicated ACKs指定的数据包
- 之后每收到一个duplicated Ack,cwnd = cwnd +1 (此时增窗速度很快)
- 如果收到了新的Ack,那么,cwnd = sshthresh ,然后就进入了拥塞避免的算法